• 科教前沿

  • 10月29日,由华东理工大学李洪林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和李佳课题组共同自主研发的1类口服降糖新药马来酸博格列汀片(开...
    2020-11-139255
  • 近日,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正式批准,我校机动学院项延训、杨强,化学学院曲大辉,生工学院刘琴四位教授获得2020年度...
    2020-11-127537
  • 近日,我校邢明阳教授课题组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取得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成果以“Tuning Redox Reactions via Defects on CoS2-x forSustainable De...
    2020-11-062822
  •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在治疗慢性溃疡感染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慢性溃疡感染的根除十分困难,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抗生素治...
    2020-11-043465
  • 手性胺衍生物是有机化学中最普遍和最有价值的骨架之一,其中含两个连续手性中心的手性胺高效构筑尤其重要。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不对称碳胺...
    2020-10-294415
  • 近日,我校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的马骧教授团队基于前期通过超分子组装手段调控振动诱导发光(vibration-induced emission,VIE)的...
    2020-10-293355
  •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润辉教授课题组基于前期蚕丝蛋白启发的抗粘附和抗植入异物反应新材料的研究,总结和评述了目前通过新材料策略来...
    2020-10-273497
  •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多级结构纳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李春忠教授和顾金楼教授课题组,报道了铈基金属有机骨架(Ce-MOF)具有独特的类腺苷三磷...
    2020-10-263914
  • 最近,我校药学院高峰教授和杨弋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递药系统,能够响应肿瘤微环境智能释药,联合基因光控表达系统,实现了白喉毒素A...
    2020-10-223263
  • 作为天然四吡咯大环结构,卟啉广泛存在于叶绿素、血红素等自然界功能体系中,被誉为“生命色素”。近年来,新型卟啉及其二聚体由于独特的结构与性...
    2020-10-223252
  • 近日,我校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的马骧教授团队基于前期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基础,将动态共价化学与有机室温磷光聚合物材料相结合...
    2020-10-202581
  • 酶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生物大分子,可通过催化底物的化学反应调控细胞的正常功能。然而,酶的催化活性异常与人类重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如癌...
    2020-10-103644
  • 卟啉被誉为“生命色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例如,叶绿素、血红素和维生素B12 等功能体系均含有由四个吡咯环与中位sp2杂化碳原子首尾交替连接而...
    2020-09-304137
  • 二维MOFs(2D-Metal Organic Frameworks)是由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相互连接而构成的二维材料,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出色的可调性。为了获得新颖的结...
    2020-09-213254
  • 近期,我校化工学院李春忠教授团队利用多尺度的原位表征技术,系统揭示了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演变和真实催化活性相,相关成果以“Tr...
    2020-09-145137
  • 生物反应器的细胞优化、工艺和工程放大、甚至临床疾病诊断等多个场景都离不开嗅觉高效灵敏的生物传感与检测等通用平台技术。聚焦“绿色智能制造”...
    2020-09-093705
  • 近日,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宜峰课题组基于前期镍催化羰基化反应研究基础,通过新型手性配体的合理设计,发展一类全新的手性配体骨架Quinim...
    2020-09-072959
  • 近期,《德国应用化学》在线报道了我校田禾院士和张志云特聘研究员科研团队在振动诱导发光(VIE)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论文题为“Diversified Exci...
    2020-09-033410
  • 最近,我校药学院朱维平教授创新发展了一种自加速过氧化氢刺激响应型金纳米囊泡,实现了对小鼠肿瘤化疗和饥饿治疗的协同治疗,相关成果以“Self-a...
    2020-08-314518
  • 近期,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郭志前教授课题组在高性能近红外染料的前沿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阶段性研究成...
    2020-08-274422
Baidu
map